根据 Binance 一项大规模用户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受访者已启用双重验证(2FA),第 84%投资者保护基金(SAFU)等保护机制,展现出用户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且对交易平台主导的保护系统信心逐渐增强。
这项名为《亚洲加密安全调查》的问卷共收集了来自东南亚、南亚与东亚地区用户共计 29,847 份有效回复,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区域观察之一。调查深入了解区域内用户如何看待并实践安全措施,以及交易平台与业界如何透过工具、教育与主动防护机制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支援。
从「意识」迈向「行动」:安全习惯正在改变
调查资料显示,47.2% 的受访者是高频交易者,每日多次使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三成受访者是在过去六个月内才进入加密市场,反映出亚洲市场的快速成长。
尽管用户数量迅速扩大,调查也揭示出一个明显的安全行为差异:虽然多数用户具备基本的防护意识,但对进阶防护机制的采用仍较为不足:
· 80.5% 的受访者已启用 2FA,显示用户对基本安全措施。
· 仅 17.6% 受访者启用地址白名单机制,21.5% 受访者会使用防钓鱼验证码。
· 此外,34.4% 的受访者会将私钥储存在连网装置上,在东南亚这一比例甚至高达 42%。这些行为凸显持续教育与实用工具在简化安全防护流程中的重要性。
· 值得欣慰的是,73.3% 的使用者会在转帐前复查收款地址,显示出使用者在日常作业中对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
整体来看,调查显示持续性的教育对推动使用者有信心采取更高层级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使用者更主动,对交易平台信任同步提升
调查指出,尽管有 40.7% 的受访者曾遭遇加密相关诈骗,但多数人展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
· 超过一半受访者(53.4%)表示,一旦遇到诈骗,会立即联系交易平台冻结资产,展现出基本应对准备和对平台应变能力的信任。
· 另外,8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信任如 Binance 投资者保护基金(SAFU)等保护机制。
尽管如钓鱼连结(69.5%)、假内幕讯息(54.9%)与假空投(52%)等常见诈骗手法仍在出现,但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用户已经能够识别潜在风险讯号,更加理性、主动,并愿意使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机制。
从被动到主动:使用者对交易平台安全性提出更高期望
调查结果指出,使用者的期望已明显转变-从过去的被动防护,转向即时、智慧化的威胁管理。用户越来越希望交易平台能主动辨识、预防并缓解潜在威胁,在损失发生前即及时应对。
· 62.5% 的受访者将「即时威胁拦截」列为首要安全需求,显示对自动防御与预警系统的强烈需求。
· 50.4% 的受访者希望交易平台具备装置层面的威胁侦测能力,例如辨识恶意软体与提示装置被入侵。
· 近一半受访者支持建立可疑地址资料库与引入生物辨识认证,以加强身分保护。
这个趋势反映出使用者心态的转变:交易平台不再只是资产交易平台,使用者期望像 Binance 这样的产业领导者能树立新标准,尤其是在打造智慧且直觉的安全系统。
用户最重视私钥保护,Binance 以 MPC 技术强化钱包安全
在去中心化钱包方面,用户最重视的是具备更强控管力与智能威胁检测的功能。调查显示,钱包不仅是资产存放工具,更是保障资产安全的关键防线:
· 62.8% 的受访者将加强私钥保护列为他们最期待的钱包功能——突显用户对直觉且安全的自我托管工具的强烈需求。
· 50.4% 的受访者希望钱包提供更完善的备份与复原选项,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与资产掌控能力。
· 超过 40% 的受访者支援整合式主动诈骗侦测工具,例如钓鱼警示、可疑交易监控和骇客防护功能。
Binance 透过「Binance 钱包」满足这些使用者需求,该钱包在去中心化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采用 MPC(多方运算)技术,免去助记词的需求,并将私钥分拆为三个加密金钥分别管理,以增强安全性。
简单且在地化的教育是缩小安全差距的关键
教育仍是使用者安全防护的基石。调查显示,使用者希望获得更实用、易取得的学习资源:
· 55.8% 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教材「过于技术性,难以理解」
· 39.7% 倾向于看到本地化的真实案例分析,以提升实际认知能力
·
原文连结